人生有許多事情都是因為瞬間的失去,方知它的珍貴。當你渴望擁有它的時候,心中時常激起一份厚重的懷念。
我從小就出生在鹽圩下,因此對于家鄉(xiāng)的老屋至今感情很深。隨著徐圩新區(qū)的開發(fā),大片的鹽田已被征用。圩子里的老屋所剩無幾,要想在徐圩的鹽堿地上看到老式的兩間石頭到頂?shù)耐叻亢茈y見到,只能靠記憶來回放它的價值。
如今的鹽場人,全部住進新式的多層小樓,告別了低矮潮濕的老屋,幸福的徐圩人漫步幸福家園廣場,夕陽西下,各種健身操隨著歡快的音樂舞動起來,幸福滋味涌上心頭。
想起老一輩鹽場人居住原始味道的丁頭舍。那是鹽場人唯一的住房,一家人擠在一間或兩間丁頭舍里。丁頭舍擋擋小風、避點小雨尚可,稍微大點風雨便滿地生水,四面透風。圩子里的人們長期住在里面,得風濕性關節(jié)炎是常有的事。就是當時的居住環(huán)境仍然奔波在百里鹽灘上,收放鹵水,種鹽收鹽。
我記得家里原有兩間石頭到頂?shù)耐叻坎粔蜃。鬃永锏娜藗凖R心協(xié)力自已動手該蓋起了茅草屋,但是遇到雨季天時,總是擔心墻面被雨水沖倒,雨過天晴后開始進行維修,因為六七十年代住房都是國家提供的,收入也低根本想到自已建房。
家中六口人住上兩間瓦房,一間配房,再有一間就是自已建的茅草屋,兩個姐姐住一間,我和大哥一間,母親和父親住在自建的茅草屋,雖然簡陋一家人團團圓圓幸福美滿。那個時候的廚房叫“小鍋屋”,家家戶戶都有兩口燒草鍋,。曾記得每逢春節(jié),都會到工區(qū)找點報紙作為現(xiàn)在墻紙,因為圩子里氣候十分潮濕,把報紙糊在墻面不會掉灰。地面每逢雨季四處冒出水珠,后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鹽場機建部門到了夏季就開始統(tǒng)計房屋維修計劃,由于父親是生產(chǎn)組長共產(chǎn)黨員,因此這樣的好機會總是讓于其它人家。直到如今母親還提起這事,什么事情遷就點也就很快過去的。日子會越來越好。
如今圩子里老屋已經(jīng)不在,徐圩鹽場關愛民生政策普及圩子里的每一個人。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已成現(xiàn)實。上下班有通勤車,交通四通八達,來往市區(qū)近在眼前。小區(qū)的條件與城里一樣,物業(yè)管理到位,樹木成行,網(wǎng)絡設施齊全。看看如今的住房條件,那是幾代鹽場人奮斗的結(jié)果,我們要時刻堅守初心,珍惜當下幸福生活,腳踏實地干好本職工作,用優(yōu)異的業(yè)績回報企業(yè)。(楊波)